前不久香港🇭🇰正式通过了稳定币草案,稳定币经济只是 RWA 的初级阶段,是区块链真正进入产业、进入现金流的桥头堡,谁在这一阶段站稳了,下一阶段的 #RWA 高地就自然属于谁。 @myanTokenGeek 孟岩:还有一些人觉得 RWA 概念火了,又可以发币了。搞一个 RWA 项目,然后发个 ICO。这件事情有可能吗? 肖风:这个问题要分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讲一个链的故事,做一个协议,发个币就暴富,这个阶段已经过去了,风口已过。 过去这十年,我们经历了区块链行业的第一增长曲线,也就是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币融资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在那个阶段,确实是“叙事驱动资本”,发一个币,就可以拉动一整轮融资。 但今天再来看,发币融资的边际效应在迅速下降。币圈的投资人越来越理性,市场也越来越卷,用户不是没见过天花乱坠的白皮书,关键是看你有没有真实的应用场景,能否获取用户和现金流。所以我说,第一曲线的能量已经在消退,我们需要的是第二增长曲线——以应用为核心的爆发阶段。 另一方面,美国并没有对发币融资这件事情一刀切,而是美国正在通过两条路径,为 token 融资建立新的法治框架。 第一是 FIT21 法案,第二是 “Token Safe Harbor” 的监管豁免机制。这两者结合起来,构成了一个新的 token 合规融资体系的雏形。你如果对美国证券法律史稍微了解一点,就会知道,FIT21 的地位,类似于 1933 年《投资公司法》。 它是对一个经济主体的结构性立法,跟 1933 年的《证券法》、1934 年的《交易法》并列,在一起奠定了美国资本市场百年繁荣的法治基础。 现在我们看到 SEC、CFTC 也在不断发布说明文件,来定义 token 是证券、商品还是虚拟商品,同时也在界定监管职责。这就是整个框架逐步清晰的过程。 我判断,如果这两方面的努力能够持续并结合起来,美国今天的立法有可能会为全球范围内的 token 融资和 token 市场监管“打个样”。如果发展顺利的话,这可能会奠定数字金融新的百年繁荣的基础。过去我们讲股票、债券,现在讲 RWA、Token,形式在变,但金融的底层逻辑没变——就是风险定价、信息透明和法治保障。 我还是那句话:现在别急着发币,先把稳定币经济阶段的业务做好,把应用做起来,把基础打扎实。等到你的模型被市场验证、现金流跑通,再根据美国的新规则发币融资,何愁不能高效融资呢?何愁不能成功上市呢? 先做出好产品、好应用,法治的路正在打通,资本的桥自然就会来接你。将来 Nasdaq 和 NYSE 上可以交易 token,反过来,像 HashKey 这样的交易所也可以交易股票。最近美国加密交易所 Kraken已经率先宣布支持一些美股 token 的交易了。 正如美国 SEC 主席阿特金斯最近说的,未来将出现一些“超级应用”,在一个平台上交易所有类型的资产——股票、债券、token、稳定币、RWA。这一天不会太久了。 华人一定是 RWA 创新主角
8,1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