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币圈福利哥 $M | 🐜
最近重新整理了自己的OTC出入金习惯,发现自己这两个月用得最多的是火币C2C的甄选站。
一开始是因为界面更新想去看看,后来用着用着觉得一些细节还挺顺的,慢慢就习惯了。
比如商户信息现在都打了标签:有没有黑金认证、是否实名、历史是否冻结、交易稳定性、用户评价这些,在列表页就一目了然。我现在会更倾向于从这些信息透明的商户里选择,虽然价格不一定是最便宜的,但整体沟通顺畅、出入金效率也高。
另一个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关键词报警机制。有次聊天中提到了一些敏感内容,系统立刻弹窗提示,并同步了人工客服介入,处理速度挺快的。这种“自动识别 + 人工响应”的组合,给人的感觉是有人在值班,有系统在盯,不会让你单打独斗。
再就是甄选站对商户的准入机制有明确要求,比如实名认证、无冻结记录、交易稳定、行为合规等等。我看了几个经常挂单的商户,交易笔数非常多,评价也稳定,整体体验比较专业,不太会遇到那种流程混乱的情况。
至于价格,我个人看得没那么重了。现在更在意的是整个流程是不是稳得住,平台有没有机制兜底,信息是不是足够透明。出入金本来就是一个高频操作,省心比省几分钱更重要。
以上只是我最近的一些使用体会,不构成推荐,也不是评价,只是记录一下自己目前用得比较顺的一套出入金路径。
@HuobiGlobal
@HTX_Global
@HTX_Molly
@qingyang007
@xiaojiucai_andy
@Ceee333_
@JoinSapien
#HTXNOVA
@justinsuntron

9.36K
$BUNANA 怎麼又拉飛了。
我一共買了19種不同的幣,現在單幣就要回血4800u的成本了?


币圈福利哥 $M | 🐜2025年7月29日
MemeX 我之前說幹了15000個幣,按照現在 $M 的幣價算成本是4800美金。
我一共買了19種不同的Meme幣,剛剛隨便統計了10個幣,驚訝的發現已經可以賣6300美金了。
其實不怕明牌拉盤,就怕這種偷偷拉盤,機會就像小偷一樣悄悄的溜走了。
即將到了的交易大賽還沒到來,鏈上已經悄悄在拉盤。生態是 Memecore 的航母,就像BONK上面的USELESS,等你看到的時候,別人已經別墅靠海了。
現在,我告訴你,我這4000美金,未來要衝4萬美金,甚至40萬美金。。。
@MemeCore_ORG @MeCo_ICE @Wanamaker_X $M #MemeX @KaitoAI


25.85K
有時候看 Theoriq,不像在看一個項目,更像是在看一場慢慢成型的“鏈上自動化實驗”。
不是那種做個界面、掛個策略就上線的玩法,而是真的想把 Agent 作為主力“操盤手”來養。
你連錢包,發一句“現在行情波動大了,要不要調一下LP區間?”
它就會從 Uniswap 上拉數據、分析波動率,算出當前 APR,回顧歷史操作,然後問你:“要不要收窄?”
你點確認,它立刻 on-chain 改倉。全鏈有記錄,操作能追溯,連推理路徑也保留了。
過去 AI 是“講建議”的
現在它變成了“跑策略的”。
這之間的差距不在模型,而在執行。
@TheoriqAI 正在把“AI + DeFi”這件事從一場表演,變成一套系統——Agent 能看、能算、能做,還能被約束、被激勵。
你不是在用個工具,你是在和 Agent 協作,跑一套責任明確、執行自動的鏈上系統。
這才是我覺得它有意思的地方。

25.79K
有時候AI說錯話,不是因為它蠢,而是因為沒人要求它負責。
我用過很多“AI工具”,寫得飛快、畫得像樣,但每次看到它一本正經地編數據、亂講邏輯,我就明白一個事:生成,從來不是問題;驗證,才是門檻。
這就是我為什麼對@Mira_Network上心的原因。
它不是想做下一個ChatGPT,也不是想拉一堆GPU搞推理競賽。它是直接換個角度問了一個問題——我們怎麼能信任AI的輸出?
Mira 給的答案不是“我們有個更強模型”,而是:“你想讓AI說話,那就得讓它能被查、能被問責、能被證明。”
你在 Mira 生態裡用AI生成一段內容,它會拆成一連串小判斷,丟給多個節點去驗證,過程寫鏈、結果共識、錯誤要賠錢。
你用它寫段話、搜個定義、生成一張圖,旁邊會告訴你:這個結論靠誰給的、有沒有共識、是不是可信。
以前用AI,是你聽它講故事。現在用Mira,是你看它交作業。
所以我說它不是AI應用,它更像是個“AI說話的法庭”。
你當然可以繼續用AI寫稿、畫畫、找素材,但當這東西開始決定醫療建議、合同條款、訴訟證據時,你最好有一個地方,能讓它的每一句話都有人背書。
Mira 就是這麼一個地方。不是替你判斷,而是確保你看到的,不是AI編的。
@KaitoAI

13.02K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Ai自動交易即未來趨勢。
第一次接觸 INFINIT @Infinit_Labs ,會覺得它就是另一個做“AI自動交易”的平臺。
但真正在鏈上跑過策略後,我才意識到:它的底層設計,不只是“讓AI幫你操作”,而是在重構“DeFi策略本身”。
策略,不再是人腦的靈感 + 手工執行,而是:
👉 可生成(Prompt to Strategy)
👉 可複用(模塊化策略市場)
👉 可驗證(鏈上全流程)
👉 可盈利(作者收益 + 用戶分潤)
用更直白的方式講:
過去你發一個策略貼,是在“科普”;現在你發一條策略,是在“上架商品”。
別人看懂了可以一鍵執行,你就能獲得收入——策略創作者開始像內容創作者一樣,參與整個金融系統的收益分配。
這正是 INFINIT 想做的 Agentic DeFi 模型——通過 AI Agent 跑策略,通過 $IN 綁定收益流,讓好策略流通、迭代、升級,最終形成一個人人都能參與的去中心化金融內容網絡。
當策略被標準化、資產化,那些懂 DeFi、懂敘事、懂市場的創作者,可能就是下一代的“鏈上策略網紅”。

INFINIT2025年7月31日
最後呼籲 INFINIT Yappers 📢
距離第一季結束還有 7 天,而 INFINIT 排行榜仍然開放。
你的看法很重要。你的見解很有價值。在最重要的時刻不要沉默。
是時候發聲了。

18.74K
一件有趣的事...
昨晚做了個夢,夢到自己發行了一個NFT,名字叫《烏鴉喝水》 。
你Mint之後,烏鴉最初是灰色的。你需要每天往瓶子裡放小石子,直到水升到瓶口,烏鴉喝到水後圖像才會變成彩色。
小石子就是烏鴉喝水的 Token:烏鴉幣。在烏鴉喝到水之前,NFT 不能上架交易。
為了給烏鴉確定稀缺屬性,我設計了不同顏色的瓶子。比如,玻璃瓶只要1顆石子就能喝到水;酒瓶、果汁瓶、香水瓶、調料瓶分別需要2、3、4、5顆石子;最稀有的茅臺瓶、拉菲瓶,則要9、10顆石子才行。
每天只能喂一顆石子,一顆石子=1個烏鴉幣。
烏鴉NFT的背景可以DIY,@KaitoAI 的廣告商可以把 logo 放進去,收入歸每位NFT持有者所有。
這個NFT一經推出,大受歡迎,既解決了拋壓,又解決了NFT長期落地困難的問題。
我作為創作者,每天的錢就像水一樣嘩啦啦流進來。正當我樂得不行時,三歲的兒子把我尿醒了...
37.02K
你可能不知道,現在比特幣可以直接參與跨鏈交易,關鍵是不用換成任何包裝幣、也不用橋,失敗還能自動退錢。
@PortaltoBitcoin就是在做這個事。
操作簡單,連錢包、選資產、確認交易,過程基本就是幾步,失敗的話原路退回,不用擔心幣被卡在某個橋上動不了。
這對很多 BTC 持有者來說,其實意義挺大:
以前比特幣就是放錢包裡不動,現在可以用它換其他資產,甚至參與一些 DeFi 場景,而且全程不用把幣交出去。
它不是在做噱頭,是在把事情一項項往前推進:
測試網已經跑了兩輪,第三輪快上線,主網定在 8 月中旬,合作的項目也在增加。
說到底,這不是花裏胡哨的那種項目,團隊一直很低調在做事,一直致力於確實解決了“BTC能不能參與鏈上生態”這個老問題。
之前的解決方式,大多都不讓人安心,這次可能不一樣了。
目前項目在 @KaitoAI 上搞空投,分配了 0.5% 的代幣獎勵,榜單更新很快,目前參與的老外多,中文用戶其實還有不少空間可以上分。
#PortalToBitcoin

32.22K
熱門
排行
收藏
鏈上熱點
X 熱門榜
近期融資
最受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