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27年到1947年,哈佛大學運營了一個“疲勞實驗室”。他們的許多研究從未發表。但我們知道他們參與了: 1. 大量自我實驗。 2. 開發早期研究血液中分子的技術。 3. 精煉二戰期間提供給士兵的餐食。 其創始人之一是勞倫斯·J·亨德森,他的名字命名了亨德森-哈塞爾巴赫方程(用於計算pH值)!這個實驗室被稱為“疲勞實驗室”,因為它的主要任務之一是“與工業合作,解釋疲勞的生理學。”一個學術實驗室如此密切地與工業合作,以提高員工的身體生產力,當然有點可疑。 實驗室的成員們環遊世界,研究工人在實際工作場所的情況。例如,他們觀察了博爾德大壩的工人,並研究了在安第斯山脈高處工作的人,以了解他們在低氧條件下的表現。 從1941年到1945年,實驗室還為美國軍方做了大量秘密工作。1973年出版的一本關於該實驗室的書引用了其中一位研究人員的話:“如果我們不提到1941年至1945年間調查的許多營養問題,我們將失職,這些結果並未在公開文獻中發表。” 在哈佛,實驗室甚至有“一個熱室,作為一個‘人工沙漠’,可以在高達115°F的溫度下運行,還有一個冷室,可以在40°F到−40°F的溫度下運行。兩者都配備了跑步機和測量受試者生理反應的設備,包括靜息和運動時的代謝率。” “新設計的寒冷天氣服裝在-40華氏度的冷室中進行了測試,並在現場由工作人員和士兵在帳篷和睡袋中進行了所需改進的測試。電加熱服裝為高海拔飛行員設計,並在實驗室和現場測試後發放。” 我非常喜歡這一點,強調了現實世界的測試。我希望更多的生物技術專家能夠建立“模擬環境”,測試例如,設計用於測量空氣中污染物的工程微生物在現實世界中的表現。還有許多其他這樣的例子也會受益於此! 我第一次聽說哈佛疲勞實驗室是來自Arc Institute的Isha Jain。這裡有一個關於實驗室活動的優秀第一手資料:
6.7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