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一些我身邊有慢性健康狀況的人,Reddit 經常顯得非常有用,這一點令人印象深刻。我認為一個核心原因是,很多事情並沒有進行試驗,而 Reddit 提供了一種介於任何單一醫生所能調動的知識和臨牀試驗的全面嚴謹性之間的湧現智能。 為什麼很多事情沒有進行試驗呢?當然,它們是緩慢且昂貴的(2015 年關鍵試驗的中位成本為 1900 萬美元[1];經過通貨膨脹和其他階段的調整,今天可能對應總共 4000 萬美元?)。但是,當相關干預缺乏 IP 保護時,資金也很難籌集,因為隨之而來的知識無法貨幣化。因此,飲食、非處方補充劑和生活方式干預的試驗被追求得不夠。舉一個平常的例子,很多人認為鎂能改善睡眠,但據我所知,從未進行過評估其在沒有睡眠障礙的非老年成年人中改善睡眠能力的試驗。 因此,Reddit 以一種相當非結構化的方式,使得有限的“知識複合”成為可能。最佳實踐可以被注意到,並且可以不完美地開始積累。對於有慢性健康問題的人來說,這是一件大事,我聽到過很多故事,從“我發現了一些東西,使我的狀況變得更易管理”到“我在一個埋藏在討論串深處的奇怪評論中找到了永久的治癒”。(當然,這種情況也可以在醫療條件之外看到。我很喜歡 BodyWeightFitness 子版塊中推薦的例程,作為一種可比的提煉實用智慧[2]。) 一個有趣且稍微更正式化的例子,最近用於長期 COVID,並在今年早些時候發表[3]。在對 3900 名個體進行調查後,論文分析了 150 種不同治療的患者報告結果,得出了下面的數字。顯然沒有銀彈,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比如說,大約一半的人發現抗組胺藥是有幫助的。我知道有很多人發現這項研究的發現對改善他們的日常生活質量產生了影響。 看到這篇論文和 Reddit 的經歷讓我想知道這種方法是否可以以某種方式擴展:是否存在一種觀察性、自我報告的臨牀試驗,可以介於 Reddit 和這些手動方法之間?是否應該有一個平臺覆蓋所有主要的慢性病,進行持續調查,並跟蹤縱向結果? 我並不確切知道最佳的做法是什麼,但我覺得這裡可能有一些重要的東西。患者的主觀體驗中有很多潛在數據,今天並沒有得到妥善收集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