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话题
#
Bonk 生态迷因币展现强韧势头
#
有消息称 Pump.fun 计划 40 亿估值发币,引发市场猜测
#
Solana 新代币发射平台 Boop.Fun 风头正劲

Haotian | CryptoInsight
独立研究员| Advisor @ambergroup_io | 特约研究员 @IOSGVC| 硬核科普 | Previously:@peckshield | DMs for Collab| 社群只对Substack订阅会员开放
继MCP、A2A协议之后,AI Agent赛道又出现一个由Google出品的重磅协议Agent Payments Protocol(AP2)。显然,这会让AI Agent自主化多任务执行能力再进一步,但扎心的是又和web3AI没啥关系。来,科普解读一下:
—AP2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
简单而言,MCP协议像一把万能钩子,让AI Agent实现了连接各种外部工具和数据源的能力;A2A则是一套团队协作通信协议,让多个AI Agent能互相配合完成复杂任务;AP2则补齐了最后一块拼图——支付能力。
换句话说,MCP开放了连接能力,A2A促成了协作效率,AP2则达成了价值交换,AP2的到来真正为Multi-Agents的自主协作和执行任务注入了“灵魂”。
试想,AI Agents连接了去哪儿、美团、滴滴完成了订机票+酒店+租车的安排,但是到最后“自主支付”的时候卡住了,那原先那整套的多任务执行还有什么意义?所以,记住这句话:
AP2是MCP+A2A的延伸,解决了AI Agent自动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AP2的技术亮点有哪些?
AP2的核心创新是Mandates(授权书)机制,分实时授权模式和委托授权模式。
实时授权很好理解,AI Agent找到商品后展示给你,用户签署后才能执行操作,委托授权则需要用户提前设定规则,比如iphone 17降价到5,000才买,AI Agent监控触发条件并自动执行。
实现逻辑基于可验证凭证(VCs)进行加密签名,用户可以设定复杂委托条件,包括价格区间、时间限制、支付方式优先级等,并形成防篡改的数字合同。一旦签署,AI Agent就会按条件完成执行,且每个步骤都有VCs来确保可审计性和安全性。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A2A x402”扩展,这是Google专门针对crypto支付开发的技术组件,与Coinbase、Ethereum Foundation深度合作。该扩展让AI Agent能够无缝处理稳定币、ETH等区块链资产,支持Web3生态系统的原生支付场景。
——AP2能带来哪些想象空间?
解析完技术原理,大家会觉得就这?没错,实际上AP2单独拆看来看索然无味。
它的真正魅力是连接打通了“MCP+A2A+AP2”的技术栈,彻底打开了AI Agent的自主化分析+执行+支付的完整链路。
自此AI Agent的很多应用场景都可以打开了,比如,AI Agent投股理财可以帮助我们7*24小时监控市场并进行自主交易,企业采购AI Agent可以自动补货续费而无需人工干涉等等,AP2在支付能力上的补全会进一步展开Agent-to-Agent经济形态的更多场景渗透。*
Google显然明白技术框架打通之后还得靠生态落地,所以拉了60多家合作伙伴展开,几乎把整个支付和商业生态全包圆了,有意思的是,还涉及了Ethereum、Coinbase、MetaMask、Sui等Crypto大玩家,结合当今币股一体化的大融合趋势想象空间又被加倍叠加了。
——web3AI真的没机会了吗?
不尽然,Google的AP2看起来很完整,但只是实现了对Crypto支付的技术兼容,只能算传统授权框架的延伸,属于自动化执行范畴,和纯Crypto原生方案追寻的自主化管理资产存在“范式”差异。
在探索中的Crypto原生方案走的是“去中心化托管+链上验证”路线,包括,AI Agent自主管理资产,AI Agent自主化交易(DeFAI),AI Agent数字身份和链上声誉系统(ERC-8004...),AI Agent链上治理DAO框架、AI Agent NPC和数字分身等等太多有趣好玩的方向。
最终,当用户习惯在传统领域的AI Agent支付之后,对于AI Agent自主化拥有数字资产的接受度也会提升,而那些AP2无法触及的匿名交易、抗审查支付、去中心化资管等场景,总有crypto原生方案大展拳脚的时候?
两者更可能是互补而非竞争关系,但有一说一,目前AI Agent的关键性技术推动都来自web2AI,web3AI还得再接再厉!

Google Cloud Tech9月16日 21:25
宣布代理支付协议(AP2),这是一个开放的共享协议,为代理和商家之间的安全、合规交易提供了共同语言。
AP2可以作为A2A协议和MCP的扩展。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 ↓
3.3K
在大部分人认为“VC币已死”、“技术叙事消亡”、“上所确定性暴跌”、“一切交易皆MEME”的恶劣市场环境下,我倒觉得buy dip in 技术类项目的时机来了:
1)唱空山寨季的整体预期值变相压低了项目估值。
一些优秀的项目和烂项目会走同样的空投—>上所撒筹—>做市盘整的阶段,因此在大量烂项目发币即巅峰的魔咒下,优质项目必然会被情绪连带错杀,这是我们逢低建仓一些优质项目的机会;比如,今天的 $ZKC $PROVE 如果换到 $STRK 的TGE大环境下会怎样?
2)技术项目Build和市场出位周期存在天然错位。
现在正处于技术积累的静默期,ZK、TEE、AI infra、Intent意图交易、高性能链等等,发了一堆币,都成了“技术负债”,但这类基础设施被看到需要等待应用层的爆发,等市场再来一次类似DeFi、NFT的应用层爆发时(AI Agent?),这类项目才真正有出头日;
3)技术类项目和MEME币的持仓体验天上地下。
我们可以在熊市靠技术审美选择一个技术类项目,长期持有享受高倍率增长,而MEME币虽然爆发力更强,但需要高强度PVP博弈,24小时盯盘,巨大的机会成本和心理压力大部分人都无法承受。在把控不住持仓价值波动的被动环境下,主动选择舒服的“持仓体验”至关重要;
4)市场正在进行“技术负债”类叙事的结构性出清。
那些纯粹造概念、蹭热点,而在关键赛道没有一定市场份额和生态位话语权的项目将被彻底淘汰,而相反那些定义技术标准,引导行业技术进步,同时存在上下游供给双边市场的技术方案,一定在等待二次绽放;
5)TradFi的大融合时代开启了新的价值锚点。
传统华尔街结构的配置采购需求会为技术类项目提供新的价值锚定,那些能为TradFi新流入资金、用户提供上游infra的项目一定很有前景,同时那些走出PMF路线愿意回购代币的项目,还有那些DATs能够持续带来增量资金的项目机会面都会更大。行业内卷带来了高认知门槛,但也定义了新估值和选标的方法论。
13.88K
聊一聊 @Lombard_Finance 的一系列最新动态,尤其是 $BARD 在 @buidlpad 公售超额认购1,400%后,接下来还会带来哪些潜在性变量?
1)原本目标募资 $675万,但实际却创造了9,470万美元的募资量,整整1,400%的超额认购率,这个数据着实两眼。
究其原因,主要是4.5亿美元的FDV和100%TGE解锁条件。
因为Lombard给出的4.5亿美元FDV对应其15亿美元的TVL,给出的 FDV/TVL 比率相较类似的DeFi项目还算有优势,但100%解锁也意味着二级市场要消化全部估值压力,存在挑战性。可以见得项目整体的市场信心面还是很足的。
不过,这种超额认购的现象,除了Buidlpad的平台效应,对于BTCFi赛道是否重新升温,以及对于Lombard后续TVL增长规模效应等等都存在潜在预期增长可能;
2)Lombard选择了与 @megaeth_labs 这条还未正式上线的layer2项目深度绑定。我在之前的文章分析过,Lombard的“ $LBTC ”目标要做BTC的流动性层,且已经为超12条公链注入了BTC流动性,所以看得出来,Lombard的外部合作策略非常积极踊跃,这次和MegaETH的合作就是最好例证。
MegaETH被誉为layer2赛道的高性能公链代表,拥有亚10毫秒区块时间+1 gigagas/秒吞吐量,若上线后真如预期那般,那MegaETH就可能潜在跑出一些新物种生态,比如高频交易、游戏、实时套利等,而这显然会带来可期的DeFi生态活力。
Lombard选择在MegaETH正式上线前就合作绑定显然就是为了锁定“先发优势”,为LBTC的流动性嵌入争取机会。
当然,这种深度绑定也带有一定的风险变量,一旦MegaETH如期兑现高性能承诺,可能会重新定义BTCFi的应用边界;反之,若MegaETH延期或性能不达预期,也会直接影响Lombard的流动性布局节奏;
3)和 @DogeOS 的合作,也挺有意思。Dogecoin是最初MEME币的代表,也是加密圈最为活跃的文化社区。Lombard选择和一个MEME社区合作,看似只是为了获取增量用户,但其实也应了我之前分析Lombard的“务实”打发:不求一味地卷技术叙事,而只追求商业拓展可行性。
这种合作面临的挑战性会不小。BTC持有者通常是价值存储的保守投资者,而Dogecoin社区往往会是PVP导向的活跃参与者,两种不同文化的群体如何相融,可能需要一些有意思的金融社交产品来驱动。
若成功打通用户壁垒,可能会开创MEME+DeFi的全新增长范式也未可知。
以上。
58.74K
热门
排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