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Haotian | CryptoInsight
獨立研究員| Advisor @ambergroup_io | 特約研究員 @IOSGVC| 硬核科普 | Previously:@peckshield | DMs for Collab| 社群只對Substack訂閱會員開放
繼MCP、A2A協議之後,AI Agent賽道又出現一個由Google出品的重磅協議Agent Payments Protocol(AP2)。顯然,這會讓AI Agent自主化多任務執行能力再進一步,但扎心的是又和web3AI沒啥關係。來,科普解讀一下:
—AP2到底解決了什麼問題?
簡單而言,MCP協議像一把萬能鉤子,讓AI Agent實現了連接各種外部工具和數據源的能力;A2A則是一套團隊協作通信協議,讓多個AI Agent能互相配合完成複雜任務;AP2則補齊了最後一塊拼圖——支付能力。
換句話說,MCP開放了連接能力,A2A促成了協作效率,AP2則達成了價值交換,AP2的到來真正為Multi-Agents的自主協作和執行任務注入了“靈魂”。
試想,AI Agents連接了去哪兒、美團、滴滴完成了訂機票+酒店+租車的安排,但是到最後“自主支付”的時候卡住了,那原先那整套的多任務執行還有什麼意義?所以,記住這句話:
AP2是MCP+A2A的延伸,解決了AI Agent自動化執行的最後一公里問題。
——AP2的技術亮點有哪些?
AP2的核心創新是Mandates(授權書)機制,分實時授權模式和委託授權模式。
實時授權很好理解,AI Agent找到商品後展示給你,用戶簽署後才能執行操作,委託授權則需要用戶提前設定規則,比如iphone 17降價到5,000才買,AI Agent監控觸發條件並自動執行。
實現邏輯基於可驗證憑證(VCs)進行加密簽名,用戶可以設定複雜委託條件,包括價格區間、時間限制、支付方式優先級等,並形成防篡改的數字合同。一旦簽署,AI Agent就會按條件完成執行,且每個步驟都有VCs來確保可審計性和安全性。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A2A x402”擴展,這是Google專門針對crypto支付開發的技術組件,與Coinbase、Ethereum Foundation深度合作。該擴展讓AI Agent能夠無縫處理穩定幣、ETH等區塊鏈資產,支持Web3生態系統的原生支付場景。
——AP2能帶來哪些想象空間?
解析完技術原理,大家會覺得就這?沒錯,實際上AP2單獨拆看來看索然無味。
它的真正魅力是連接打通了“MCP+A2A+AP2”的技術棧,徹底打開了AI Agent的自主化分析+執行+支付的完整鏈路。
自此AI Agent的很多應用場景都可以打開了,比如,AI Agent投股理財可以幫助我們7*24小時監控市場並進行自主交易,企業採購AI Agent可以自動補貨續費而無需人工干涉等等,AP2在支付能力上的補全會進一步展開Agent-to-Agent經濟形態的更多場景滲透。*
Google顯然明白技術框架打通之後還得靠生態落地,所以拉了60多家合作伙伴展開,幾乎把整個支付和商業生態全包圓了,有意思的是,還涉及了Ethereum、Coinbase、MetaMask、Sui等Crypto大玩家,結合當今幣股一體化的大融合趨勢想象空間又被加倍疊加了。
——web3AI真的沒機會了嗎?
不盡然,Google的AP2看起來很完整,但只是實現了對Crypto支付的技術兼容,只能算傳統授權框架的延伸,屬於自動化執行範疇,和純Crypto原生方案追尋的自主化管理資產存在“範式”差異。
在探索中的Crypto原生方案走的是“去中心化託管+鏈上驗證”路線,包括,AI Agent自主管理資產,AI Agent自主化交易(DeFAI),AI Agent數字身份和鏈上聲譽系統(ERC-8004...),AI Agent鏈上治理DAO框架、AI Agent NPC和數字分身等等太多有趣好玩的方向。
最終,當用戶習慣在傳統領域的AI Agent支付之後,對於AI Agent自主化擁有數字資產的接受度也會提升,而那些AP2無法觸及的匿名交易、抗審查支付、去中心化資管等場景,總有crypto原生方案大展拳腳的時候?
兩者更可能是互補而非競爭關係,但有一說一,目前AI Agent的關鍵性技術推動都來自web2AI,web3AI還得再接再厲!

Google Cloud Tech23 小時前
宣佈代理支付協議(AP2),這是一個開放的共享協議,為代理和商家之間的安全、合規交易提供了共同語言。
AP2可以作為A2A協議和MCP的擴展。瞭解它是如何工作的 ↓
3.14K
在大部分人認為“VC幣已死”、“技術敘事消亡”、“上所確定性暴跌”、“一切交易皆MEME”的惡劣市場環境下,我倒覺得buy dip in 技術類項目的時機來了:
1)唱空山寨季的整體預期值變相壓低了項目估值。
一些優秀的項目和爛項目會走同樣的空投—>上所撒籌—>做市盤整的階段,因此在大量爛項目發幣即巔峰的魔咒下,優質項目必然會被情緒連帶錯殺,這是我們逢低建倉一些優質項目的機會;比如,今天的 $ZKC $PROVE 如果換到 $STRK 的TGE大環境下會怎樣?
2)技術項目Build和市場出位週期存在天然錯位。
現在正處於技術積累的靜默期,ZK、TEE、AI infra、Intent意圖交易、高性能鏈等等,發了一堆幣,都成了“技術負債”,但這類基礎設施被看到需要等待應用層的爆發,等市場再來一次類似DeFi、NFT的應用層爆發時(AI Agent?),這類項目才真正有出頭日;
3)技術類項目和MEME幣的持倉體驗天上地下。
我們可以在熊市靠技術審美選擇一個技術類項目,長期持有享受高倍率增長,而MEME幣雖然爆發力更強,但需要高強度PVP博弈,24小時盯盤,巨大的機會成本和心理壓力大部分人都無法承受。在把控不住持倉價值波動的被動環境下,主動選擇舒服的“持倉體驗”至關重要;
4)市場正在進行“技術負債”類敘事的結構性出清。
那些純粹造概念、蹭熱點,而在關鍵賽道沒有一定市場份額和生態位話語權的項目將被徹底淘汰,而相反那些定義技術標準,引導行業技術進步,同時存在上下游供給雙邊市場的技術方案,一定在等待二次綻放;
5)TradFi的大融合時代開啟了新的價值錨點。
傳統華爾街結構的配置採購需求會為技術類項目提供新的價值錨定,那些能為TradFi新流入資金、用戶提供上游infra的項目一定很有前景,同時那些走出PMF路線願意回購代幣的項目,還有那些DATs能夠持續帶來增量資金的項目機會面都會更大。行業內卷帶來了高認知門檻,但也定義了新估值和選標的方法論。
12.61K
聊一聊 @Lombard_Finance 的一系列最新動態,尤其是 $BARD 在 @buidlpad 公售超額認購1,400%後,接下來還會帶來哪些潛在性變量?
1)原本目標募資 $675萬,但實際卻創造了9,470萬美元的募資量,整整1,400%的超額認購率,這個數據著實兩眼。
究其原因,主要是4.5億美元的FDV和100%TGE解鎖條件。
因為Lombard給出的4.5億美元FDV對應其15億美元的TVL,給出的 FDV/TVL 比率相較類似的DeFi項目還算有優勢,但100%解鎖也意味著二級市場要消化全部估值壓力,存在挑戰性。可以見得項目整體的市場信心面還是很足的。
不過,這種超額認購的現象,除了Buidlpad的平臺效應,對於BTCFi賽道是否重新升溫,以及對於Lombard後續TVL增長規模效應等等都存在潛在預期增長可能;
2)Lombard選擇了與 @megaeth_labs 這條還未正式上線的layer2項目深度綁定。我在之前的文章分析過,Lombard的“ $LBTC ”目標要做BTC的流動性層,且已經為超12條公鏈注入了BTC流動性,所以看得出來,Lombard的外部合作策略非常積極踴躍,這次和MegaETH的合作就是最好例證。
MegaETH被譽為layer2賽道的高性能公鏈代表,擁有亞10毫秒區塊時間+1 gigagas/秒吞吐量,若上線後真如預期那般,那MegaETH就可能潛在跑出一些新物種生態,比如高頻交易、遊戲、實時套利等,而這顯然會帶來可期的DeFi生態活力。
Lombard選擇在MegaETH正式上線前就合作綁定顯然就是為了鎖定“先發優勢”,為LBTC的流動性嵌入爭取機會。
當然,這種深度綁定也帶有一定的風險變量,一旦MegaETH如期兌現高性能承諾,可能會重新定義BTCFi的應用邊界;反之,若MegaETH延期或性能不達預期,也會直接影響Lombard的流動性佈局節奏;
3)和 @DogeOS 的合作,也挺有意思。Dogecoin是最初MEME幣的代表,也是加密圈最為活躍的文化社區。Lombard選擇和一個MEME社區合作,看似只是為了獲取增量用戶,但其實也應了我之前分析Lombard的“務實”打發:不求一味地卷技術敘事,而只追求商業拓展可行性。
這種合作面臨的挑戰性會不小。BTC持有者通常是價值存儲的保守投資者,而Dogecoin社區往往會是PVP導向的活躍參與者,兩種不同文化的群體如何相融,可能需要一些有意思的金融社交產品來驅動。
若成功打通用戶壁壘,可能會開創MEME+DeFi的全新增長範式也未可知。
以上。
58.6K
熱門
排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