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合理地認為,階段1的L2在當前各自狀態下的安全性與Solana相似。 階段1 L2的弱點(我以Arbitrum為例) - 多重簽名/安全委員會可能會篡改鏈。在Arbitrum的情況下,它由12個來自L2Beat、OpenZeppelin等知名實體組成。目前他們不當行為的動機並不存在,因為他們很容易被追責/起訴到破產。在美國政府下沒有監管威脅。 - 由於用戶體驗的原因,目前大多數L2只有一個排序器。最壞的情況下,他們可能會審查交易或下線。審查交易會摧毀他們的商業模式/使用戶遷移到其他L2,因此沒有動機。此外,目前在美國政府下也沒有監管威脅。離線風險仍然存在(已經發生過多次。但Solana下線的風險也是如此(仍在測試階段,只有一個客戶端,見下文,已經發生過多次) Solana的弱點: - SOL Labs/基金會在SOL生態系統中擁有最大的權力,因此成為了一個集中的力量(驗證者補貼等)。他們不當行為的動機不存在(會摧毀他們自己的商業)。在美國政府下沒有監管威脅。 - Solana目前僅運行一個客戶端 --> 預計在接下來的12個月內至少會有另一個客戶端(Firedancer、Zig、Mithril)。問題是這個客戶端仍然需要成熟。單一客戶端問題是Solana最棘手的安全問題。可與L2的集中排序器相比較。 - Solana沒有實時懲罰機制。行為不當的驗證者無法受到懲罰。目前他們不當行為的動機不存在,這會摧毀他們的商業和資產價值。 - 運行節點的硬件要求/成本(只需檢查鏈)非常高。由於目前沒有對驗證者不當行為的動機,因此這並不是一個大問題。 所以我認為總體安全性相當可比。 當我們獲得階段2的L2時,情況會有所改變,因為它們將擁有類似L1的安全性。 但仍然需要時間來成熟。 我個人的展望是快進3-5年: - Solana有多個客戶端(但不在與ETH相同的成熟狀態)。SOL Labs/基金會的影響力減少,但仍然比EF大得多。由於高L1 TPS(至少根據我的知識),對SOL的懲罰似乎仍然很難解決,因為實施非常複雜。僅運行一個節點的硬件要求僅對專業實體可行(據我所知,沒有改變這一點的重點;根據我所知,整體硬件要求將大幅增加)。 - 許多L2是階段2,擁有L1安全性,這意味著用戶可以隨時退出到L1。此外,許多L2擁有去中心化的排序器。 結合ETH L1擁有狀態級安全性(沒有國家行為者能夠篡改L1),我認為ETH的路線圖是構建基礎鏈上經濟的贏家設計選擇。 這並不意味著Solana會被淘汰,老實說,我認為它在未來幾年也會蓬勃發展。這也是因為有很多ETH的反對者;) ...